在拍卖流拍后,亚太财险10%股权被“以物抵债”。
6月10日,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亚太财险”)发布关于变更股东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称,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峡果业”)持有的亚太财险10%股权,由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抵偿给城泰(青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据此,城泰(青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通过“以物抵债”的形式取得亚太财险10%股权。股权转让后,三峡果业仍持有亚太财险2.32%股权。亚太财险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该笔股权处于被冻结状态。
股权纠葛不断
这并非亚太财险股权首次被“以物抵债”通盈配资。
2022年8月,三峡果业持有的亚太财险1.68%的股权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被拍卖,评估价为0.84亿元,起拍价为0.67亿元,结果遭遇流拍。2024年3月,该笔股权由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抵偿给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更早之前,2021年1月,因一拍流拍,原二股东新华联控股(000036)所持亚太财险17.5%股权,以一拍保留价交付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以抵偿相应债务。同年10月,民生信托再次通过“以物抵债”的形式取得新华联(000620)控股所持2.7%股权,合计取得亚太财险20%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亚太财险深陷股权异常的困局,其股权不仅多次流拍,而且长期处于高比例质押、冻结状态。
今年3月,亚太财险控股股东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汉中央商务区”)持有的该公司51%股权被拆分为三笔公开拍卖,合计起拍价为9.58亿元,在评估价的基础上打了七折,但最终仍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随后,今年5月,该笔股权计划再次摆上“货架”,起拍价进一步下调至7.66亿元,却在拍卖前被紧急叫停。京东资产交易平台显示,武汉中央商务区被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移送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破产审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8条规定,中止对武汉中央商务区持有的亚太财险股权拍卖。
记者了解到,武汉中央商务区直接控股民生信托,而武汉中央商务区的控股股东为深陷债务危机的泛海控股。原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第五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中通盈配资,武汉中央商务区赫然在列。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武汉中央商务区持有的51%股权顺利找到接盘方,意味着亚太财险将迎来新的控股股东。新股东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战略方向和管理风格,这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这也有助于缓解亚太财险目前的资金压力,并可能为其带来新的资源和发展机遇。
亏损窘境待解
公开资料显示,亚太财险总部位于深圳,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2005年获准改建为全国性综合财产保险公司——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
2011年,经原保监会批准,海航资本控股等多家公司联合受让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随之更名为民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民安财险”)。
2015年11月,新华联控股联合泛海控股等公司一同拿下民安财险100%股权,成为其新的控股股东。次年1月,民安财险正式更名为亚太财险。
从业绩表现来看,亚太财险近年来一直游走在盈亏边缘,且亏损幅度远大于盈利。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亏损4.47亿元后,2017年至2020年亚太财险连续四年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0.14亿元、0.34亿元、0.43亿元、0.61亿元。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亚太财险经营业绩急转直下,净亏损4.95亿元;2022年稍有好转,盈利0.52亿元;2023年再度转亏,且亏损金额创下近年新高,达7.06亿元;2024年,公司亏损局面仍未改善,亏损金额为3.06亿元,在非上市财险公司亏损榜单中排名靠前。
今年一季度,亚太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75亿元,净利润908.31万元。截至一季度末,亚太财险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06.90%,逼近监管红线;综合成本率、综合赔付率分别进一步压降至99.60%、63.79%。
2024年7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的财产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应符合以下要求: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最近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符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 。
受此新规影响,今年1月,亚太财险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对于已经承保的客户,公司将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保障客户权益并做好各项服务。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亚太财险在偿付能力报告中透露,公司将加快推进“引战”工作通盈配资,积极接洽符合监管导向和公司战略方向的投资者。
启泰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